【企業(yè)文化】講荀子“勸學”的故事,說習近平“勸學”的意義
日期:2020-04-26 閱讀數(shù):
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,講我國古代荀子“勸學”的故事,說習近平總書記“勸學”的現(xiàn)實意義,是為了讓越來越多的人們好讀書、讀好書,認識讀書好的意義,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個人的素養(yǎng),而且大力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(shè)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(shè)。
(一)
中國古代的老子、孔子、孫子、莊子,還有荀子,都是我國古代之圣賢。其中的荀子,以其著名的《勸學》,影響了許多后人。當筆者在關(guān)于“學習”方面的講座時,自然宣講荀子的《勸學》內(nèi)容,以激勵聽眾或?qū)W生。
講荀子的故事,先介紹歷史名人荀子。荀子(約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況,字卿,華夏族(漢族),戰(zhàn)國末期趙國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政治家,時人尊稱“荀卿”。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,因“荀”與“孫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稱孫卿。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,后為楚蘭陵(位于今山東蘭陵縣)令。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(fā)展,提倡性惡論,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‘性善說’比較,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。
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經(jīng)驗以及人事方面,是從社會脈絡(luò)方面出發(fā),重視社會秩序,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,重視人為的努力??鬃又行乃枷霝椤叭省?,孟子中心思想為“義”,荀子繼二人后提出“禮”、“法”,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(guī)范。以孔子為圣人,但反對孟子和子思為首的“思孟學派”哲學思想,認為子貢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。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欲望,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(fā)生爭執(zhí),因此主張人性有惡,須要由圣王及禮法的教化,來“化性起偽”使人格提高。
《勸學》為《荀子》一書的首篇:“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繩,